
9名“洋勞模”游青島 中文砍價相當在行(組圖)
來源:青島新聞網 作者:孫志文 尹學剛 | 責任編輯:浪淘沙
青島新聞網5月20日訊 “青島的‘東海路’比奧蘭的‘東海路’繁華,全是高樓,全是玻璃,全是汽車,看見大海風景好,很好,很好……”19日,自取中文名“鬧了丁”的阿爾及利亞工人NOUR·EDDINE在游覽青島東海西路的時候,操著一口蹩腳的漢語,這樣形容他眼中的青島。與他同行的還有8名阿爾及利亞工人(簡稱“阿工”),他們都是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的一線工人,在今年“五一”勞動節期間被青建國際評選為“先進模范”,是名副其實的“洋勞模”。
為了表彰這些工作突出的阿工,青建國際專門安排了這次免費的旅行。5月18日,9名“洋勞模”抵青,經過一夜的休整,19日,他們在青島開啟了自己的中國之旅。
先是在小青島看海,遠望棧橋,合影留念;然后去小魚山爬山,購買紀念品,還用不流利的漢語和老板饒有興致地砍價;隨后參觀青建集團總部,登上30層高樓,俯瞰青島老城全貌;最后他們又前往奧帆中心,一覽前海一線的美麗風光。在遙遠的阿爾及利亞為青島企業工作,如今有機會來到青建集團的家鄉一探究竟,這讓他們十分興奮。
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有工人數千名,其中50%是阿爾及利亞人,他們為青建國際承建的工程付出了辛勤的勞動。此次,青建國際專門為阿爾及利亞國籍的“先進模范”工人組織中國之旅,為期5天。期間,9名阿工將參觀青島沿海風光、青島世園會,還將前往北京游覽長城、故宮、天安門廣場等。
備注:奧蘭是阿爾及利亞的第二大城市,海港,奧蘭省省府。
(記者孫志文 實習生 尹學剛 攝影報道)

5月19日,來自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的9名“洋勞模”來到青島,開啟了他們的中國之旅。他們都是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的一線工人,在今年“五一”勞動節期間被青建國際評為“先進模范”。

5月19日上午,9名青建國際的“洋勞模”來到小青島看海。

“洋勞模”們在小青島合影留念。

在小魚山,“洋勞模”們興奮地用手機記錄著一切。

在小魚山,鬧了丁(NOUR·EDDINE)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和工藝品店老板討價還價:“項鏈20人民幣一條,15人民幣賣給我,不然就算了”。鬧了丁是阿爾及利亞人,在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工作了11年,是公司的一名汽車維修師,青建國際的“元老級”阿工。由于經常與來自青島的工作人員交流,他練就了一口略帶青島味兒的漢語,他還根據自己名字的法語發音,給自己取了中文名。“我喜歡中國話,也簡單說幾句,我來中國,不會走丟的,因為我懂中國話”,鬧了丁笑著說。

在小魚山下的工藝品店里,波洛哈尼(BALEHOUANE)拿起扇子“賣萌”。波洛哈尼也是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的工人,平時負責工程管理及英語翻譯工作。來到青島后,他對青島當地隨處可見的工藝品很感興趣。“這些工藝品做工精美,我要買幾件回去,送給我的兒子”,他通過翻譯告訴記者。

在小魚山下的工藝品店里,波洛哈尼(BALEHOUANE)拿起扇子“賣萌”。波洛哈尼也是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的工人,平時負責工程管理及英語翻譯工作。來到青島后,他對青島當地隨處可見的工藝品很感興趣。“這些工藝品做工精美,我要買幾件回去,送給我的兒子”,他通過翻譯告訴記者。

在小魚山上,塔夫斯(TAFSI·MOHAMED)面帶微笑望向記者的鏡頭。28歲的塔夫斯是一名木工,在青建國際阿爾及利亞分公司工作了6年。除了木工的工作,他還熟練掌握鋼筋工、模板工的工作。

19日中午,9名“洋勞模”來到青建集團總部參觀。他們登上30樓,俯瞰青島老城的全貌。

中午時間,“洋勞模”們享用自助餐。

隨后,一行人又來到東海西路,觀看海景。“青島的‘東海路’比奧蘭的‘東海路’繁華,全是高樓,全是玻璃,全是汽車,看見大海風景好,很好,很好……”阿工鬧了丁在游覽時操著蹩腳的漢語,這樣形容他眼中的青島。

一行人又來到東海西路,觀看海景。

在奧帆中心,伊謝姆(YECHAOUI·HICHAM)面對記者的鏡頭豎起大拇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