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建助推城市更新 開啟居民新生活
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國家重點關注的惠民工程,一直備受矚目,2019年青島市被確定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。市北區作為青島工商業發祥地,上世紀國企宿舍樓等老舊小區眾多、人口密度大、相關設施老化、環境雜亂、地面坑洼等問題,已嚴重影響居民宜居生活。
青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,致力布局城市更新,賦能城市發展新活力,于2021年4月組建市北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部,承擔海琴社區、海云庵社區、松山社區、南山社區、海信北嶺山小區5個片區換新改造任務,共涉及居民10114戶,總面積約73萬平方米。此外,公司承接市北區外墻保暖工程100萬平方米,共涉及10個街道、20個社區、14000余戶。目前,上述工程均完成竣工驗收,并獲得社區居民等多方一致好評。2021年10月,趙豪志市長帶隊調研走訪老舊小區改造時,對青建負責改造的小區品質及效果予以充分肯定。
聚焦難點攻堅,舊城再展新形象
青建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優勢,以EPC工程管理為基礎,圍繞基礎類、完善類、提升類三大施工板塊,針對現場調研中出現的房屋漏雨、雨水管網堵塞、停車困難、管線老化、道路破損、線路雜亂無章、建筑物不同程度破損等“硬骨頭”,一一對接監理、街道、社區等多方提前規劃、統籌改造,最終實現對小區內部無效空間的合理規劃,打造適宜活動場所,有效提升區域能級。同時,將不同社區存在的歷史、文化、有特色的人文理念與改造初衷適當融合,塑造特色空間,打造社區新風貌,營造良好人居環境。
突出民生保障,改造再出新成效
外墻保暖工程主要針對八九十年代老舊樓房,因年代久遠,大多面臨著樓體墻磚開裂滲漏、樓頂防水老化、人為破損等問題,青建因事為制、迎難而上,確保保溫工程實施及時有效,屋內漏雨、滲透等現象妥善解決。針對居民反饋情況,重點加強墻面保暖、落水管全面更換、屋面防水保溫、檐溝防水等細節處理,最終在降溫前完成施工。家住寧夏路的王阿姨激動地打來電話說:“今年冬天室內溫度能提高了4到5度,這樣在家也不用穿加厚保暖衣了,家里之前滲漏的情況也解決了,不僅房子暖了,我們心也暖了,打心底里向你們青建表示感謝啊。”
著眼智慧安防,轉變再呈新突破
老舊小區改造,不僅局限于除舊翻新,也包括小區整體智能化的改造提升,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宜居新生活。
硬件方面,針對五個社區不同的實際情況,青建項目部搭建了社區安防控制中心,優化出入口通行方案,安裝人車分流道閘,并在小區入口添加人臉識別及人體測溫系統,區內安裝全景及高空拋物監控、智慧燈桿、能源監測、環境監測系統等,著力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。
軟件方面,在進行智能化改造后,小區可以接入智慧社區軟件平臺,通過分布式、物聯網、云部署、移動互聯網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社區大數據資源共享中心,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、舒適、便利的現代化、智慧化生活環境。同時該平臺還整合市級、區級、街道級、社區、小區五級治理體系,實現多元數據融合協同,實現真正的“社區智治”。
軟件方面,在進行智能化改造后,小區可以接入智慧社區軟件平臺,通過分布式、物聯網、云部署、移動互聯網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社區大數據資源共享中心,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、舒適、便利的現代化、智慧化生活環境。同時該平臺還整合市級、區級、街道級、社區、小區五級治理體系,實現多元數據融合協同,實現真正的“社區智治”。
立足民聲民意,青建再顯新作為
自工程開工以來,項目部成員積極與政府、街道、居委會、居民等進行多方協調,加快工作推進進程。區別于傳統工程,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呈現出新模式、透明化的特點。項目部不斷總結經驗,逐步從傳統的管理模式中走出,積極服務民生需求,換位思考、用心傾聽,了解居民對改造的期待。施工過程中,面對居民反映的家中墻皮脫落、發霉等問題,均第一時間予以修復。在雨季到來及寒流入侵前,項目部加班加點、無休趕工,保障所有住戶在社區改造期間平穩過渡。青建始終堅持以實際行動換取居民滿意,施工效率得以穩步提升,街道、社區、居民自發多次向公司贈送錦旗以示感謝。
通過老舊小區改造、外墻保暖工程這一系列惠民工程,青建逐步參與到島城城市更新。未來青建將持續發力城市更新板塊,汲取現有經驗,堅持以人為本,以“心”換“新”,旨在為更多的小區提升“顏值”,裝上智慧的“翅膀”,更好提升居民的認同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。